因“竹”得名靠竹富——竹山深度开发竹资源 让农民乐享“生态红利”

本文转自:湖北日报
因“竹”得名靠竹富——竹山深度开发竹资源 让农民乐享“生态红利”
农村新报全媒采访人员董园园 通讯员 向继华 曾广学
手提、肩托、车载,前来送笋的笋农络绎不绝,称重、装箱、运送,工作人员有条不紊地将收来的鲜笋送进加工车间……4月19日,竹山县深河乡的湖北神龙竹膳坊食品有限公司收购间一派忙碌,公司总经理陈文梅介绍,目前正值竹笋收购旺季,当天收购鲜竹笋突破5万斤 。
深河乡竹资源丰富,境内野生竹林7万亩,人工竹林1500亩,年产鲜竹笋可达100万斤 。 自4月7日深河乡竹笋开采以来,全乡每天有300多笋农上山采集竹笋,这些笋农大部分每天可挣到200元左右,最少的一天也能挣到100多元 。
去年,深河乡通过亲情招商,引进河南大口食品有限公司入驻,注册成立了湖北神农竹膳坊食品有限公司,主要经营竹笋、地瓜梗、蕨菜等山野菜,产品主要销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地,部分产品出口日本、韩国 。
因“竹”得名靠竹富——竹山深度开发竹资源 让农民乐享“生态红利”
当日,在竹山官渡兆华山野菜开发公司,工人们正在给今年第一批干竹笋进行分级包装 。 该公司是该县竹产业加工龙头企业,年收购鲜竹笋600吨,产品远销北京、上海、浙江等全国19个省市,直接带动20能人大户发展竹产业,辐射全镇100余家笋竹种植户增收 。
像这样的竹产品加工企业该县已有30余家,带动千余户群众年均增收2000元以上 。 该县出台相关政策,鼓励支持竹产业建设市场主体在竹林资源丰富的村建立竹产品加工车间 。
竹山因“竹”得名,现有竹林45万亩,其中淡竹(俗称山竹)林43万亩,人工栽植笋竹两用林2万亩 。 全县竹类现存面积最大的为淡竹,其次是桂竹、金竹、水竹、斑竹、雷竹等 。
如何让丰富的竹资源从“沉睡”中“醒来”让农民乐享“生态红利”?
竹山县委县政府出台了《关于系统化推进竹产业发展的决定》,加快推进30亿竹产业建设 。 以竹和笋加工为突破口,该县从2020年开始,每年拿出4000万元,做优竹产品精深加工,全力打造富民产业,推动乡村振兴 。 该县还通过乡情亲情招商、上门招商、“点对点”精准招商等办法,吸引在外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来竹山兴竹业 。
该县林业部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每年按5至10万亩的标准有计划地实施竹林间伐,打造“三品一标”;同时,鼓励竹农对成片老竹林进行清理茅草、刺藤、杂灌等抚育改造,对按照技术标准改造经检查验收合格的,县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
【因“竹”得名靠竹富——竹山深度开发竹资源 让农民乐享“生态红利”】今年,该县还将采取政府免费为企业提供厂房、税收减免和运输补贴等多种举措,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引导企业积极开发让广大消费者看得上、买得起、带得走、可实用的竹编日用新产品,提升竹产业效益 。

    推荐阅读